▲資料圖:云南大學校園。圖/該校官網截圖
高考招錄正在進行中,近日,一網友曬出動態(tài)稱填報云南大學未被錄取,系統(tǒng)顯示校方備注為“總分低,錄取額滿”。該網友發(fā)布帖文稱,“不要我就不要我,何苦要加這幾個字羞辱‘本宮’”。
據錢江視頻報道,記者聯系上該網友,她說這是自己孩子的志愿填報系統(tǒng)錄取截圖,截圖內容是真的,但她發(fā)布截圖并非真的不滿,而是在玩梗。隨后,記者致電云南大學招生辦,工作人員稱“總分低”備注是今年剛開始的,這也是為了讓填報考生直觀了解未被錄取的原因。
隨著當事人的玩梗,云南大學對未錄取考生的備注信息,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。有人對此表示理解,自然也有人持反對觀點,也有人給出了相應的建議。
像有網友就表示,其實可以去掉“總分低”的字樣,只留“錄取額滿”的表述,這樣做也可以給考生留點面子。然而,這樣的說法雖然出于好心,看起來也頗為中肯,其實卻忽略了一個問題——高考招錄工作的嚴肅性。
在高考招錄這種嚴肅工作中,高校如能以直接、簡潔的方式告知考生未錄取原因,自然不需要那么多所謂的高情商。換言之,這種信息的披露過程和結果是嚴肅的,以簡單、直接且易懂的方式告知考生,是最穩(wěn)妥的表達,也便于考生能夠領會高校的意思,并及時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新的選擇。
本質上,這樣的備注起到的不僅僅是信息告知作用,其實也可看作是一種“政策語言”。從這個角度看,其第一要義自然是準確和易懂。也因此,這樣的備注信息雖然被網友玩梗,但涉事學校的做法其實無可厚非,反而由于信息告知足夠簡單易懂,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高校和考生之間的信息溝通和交流,提升了溝通效率。
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玩梗外,網友對此事有爭議,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這樣的事情“比較新鮮”。因為在輿論的印象中,此前的高招工作好像鮮有高校如此做:沒錄取就是沒錄取,至于具體的原因也不會告知相應的考生。此次,云南大學的工作人員在回復媒體時也表示,他們也是第一次這樣做。
但正是因為其比較稀罕,這樣打破信息壁壘的嘗試,也有點探路的意思在其中。因此,與要求高校的回復具有高情商相比,更重要的,其實是看見這種做法中所展現出的“高校在招考工作中提升透明度”的嘗試。無論結果如何,這種“打破沉默”的嘗試是相當稀缺的,也值得各方肯定。
回到此事去看,高校針對考生未錄取結果備注“總分低,錄取額滿”字樣,沒什么不妥,反而是一種有效的信息傳遞。當然,網友拿這樣的信息出來玩玩梗,找個樂子,也無可厚非。雙方都不必“過于緊張”。
撰稿 / 蘇士儀(媒體人)
編輯 / 遲道華
校對 / 王心